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形成机制涉及传播途径和易感因素两方面,具体如下:
一、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
流感嗜血杆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易发生。 -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如口鼻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如餐具、玩具等)后,再触摸口鼻等黏膜部位,可能导致感染。 -
母婴传播
新生儿可通过吸入受污染的羊水或分娩时接触产道分泌物感染,需加强产房消毒和新生儿护理。
二、易感因素
-
免疫力低下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营养不良人群,因免疫防御功能减弱更易感染。 -
呼吸道黏膜受损
吸烟、空气污染、过度用嗓等因素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使细菌更易侵入。 -
定植菌致病
流感嗜血杆菌可在健康人上呼吸道定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定植菌可能突破局部防御引发感染。 -
环境因素
潮湿、寒冷或空气污染的环境可能削弱黏膜防御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三、高危人群
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是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的高发群体。成年人中,头部创伤伴脑脊液漏者可能继发脑膜炎。
预防建议:接种Hib疫苗(针对b型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消毒物品)、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及避免接触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