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肾病处理方案
一、综合评估与多学科协作
-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肾功能分期、合并症及全身状态,由老年病科、肾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 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尤其在留置胃管、尿管等复杂护理中保持耐心,提升治疗依从性。
二、血糖控制
- 药物选择:优先选用对肾脏负担小的药物,如胰岛素、阿卡波糖(尤其肾功能受损时),避免使用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和双胍类药物。
- 目标范围: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5.0-7.2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避免低血糖风险。
三、血压管理
- 降压目标:血压需稳定在130/80mmHg以下,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兼具降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作用。
- 辅助用药:可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利尿剂等。
四、饮食管理
- 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量≤6g,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
- 蛋白质控制:
- CKD3期前: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
- CKD3期及以后:优质低蛋白饮食(0.6-0.8g/kg/d),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
五、减少尿蛋白与肾功能保护
- 药物干预:ACEI/ARB类药物可降低尿蛋白排泄,延缓肾病进展。
- 避免肾毒性因素: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六、替代治疗
- 透析指征:终末期肾衰竭(eGFR<15ml/min)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缓解毒素蓄积及水肿。
- 肾移植:适用于终末期且条件允许的患者,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七、中医辅助治疗
采用“肾痿”理论,通过辨证施治清除湿热、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修复“肾体”功能。
八、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风险,延缓肾病进展。
九、并发症处理
- 水肿管理: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利尿剂缓解症状。
- 血脂调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降低心血管风险。
注意事项: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电解质等指标,每3-6个月评估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