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需遵循快速稳定循环、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原发病等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即处理措施
- 体位与镇静
-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或头稍低位,减少心脏负担,避免搬动;烦躁者可使用镇静剂(如吗啡,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禁忌)。
- 心肺复苏(CPR)
- 若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基本循环与氧供。
- 吸氧与通气支持
- 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二、药物治疗
- 血管活性药物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用于纠正低血压。
- 血管扩张剂
- 硝酸甘油、硝普钠用于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组织灌注。
- 抗心律失常治疗
- 室速、室颤等需电除颤,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等药物。
三、液体管理与纠正内环境紊乱
- 补液扩容
-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调整补液量,血容量不足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 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
- 代谢性酸中毒时给予5%碳酸氢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机械辅助与介入治疗
- 机械辅助装置
- 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维持循环。
- 血运重建
- 心梗相关休克需紧急冠脉造影,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或搭桥手术。
五、原发病处理与并发症防治
- 病因治疗
- 针对心肌梗死、瓣膜病、感染等原发病进行特异性治疗。
- 并发症管理
- 监测并处理急性肾损伤、肺水肿、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必要时使用利尿剂或血液净化。
注意事项
- 监测指标: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中心静脉压。
- 禁忌与调整:避免过度补液加重心脏负荷,升压药物需根据个体反应调整剂量。
- 心理支持:安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以上措施需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优先保证生命体征稳定,同时积极干预原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