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治疗
-
药物治疗
-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是常用抗炎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用于重症或激素依赖性患者,需注意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需长期维持缓解的患者。
- 抗生素:继发感染时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
-
对症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二、手术治疗
若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或内科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三、饮食调理
- 急性期:选择低脂流质(如米汤、藕粉)或少渣半流质(如鱼肉粥),避免乳制品、高纤维食物。
- 缓解期:逐步扩大饮食范围,可食用精制米面、去皮鸡肉、低纤维蔬菜(如胡萝卜、山药)及低刺激性水果(如香蕉)。
- 避免食物: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及酒精,减少肠道刺激。
四、心理与生活方式管理
- 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加重病情。
-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
- 戒烟戒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于难治性或激素依赖性患者,可联合中药(如参榆灌肠液)调理,增强疗效并减少复发。中医建议根据体质辨证施治,如湿热证用清肠化湿方剂,脾虚证用健脾补肾药物。
六、定期复查
需通过肠镜、血液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癌变风险(病程>20年者风险增加)。
提示: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药。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