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返机制
这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机制。心房内存在异常的折返环路,激动在环路中反复循环,导致心房快速而规则的收缩。根据折返环路的解剖位置,可分为:- 典型房扑(三尖瓣峡部依赖型):约占90%,折返环围绕右心房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形成,心电图表现为锯齿状F波(频率240-350次/分),可通过射频消融阻断折返环根治。
- 非典型房扑:折返环位于左心房或右心房其他部位(如二尖瓣环、肺静脉等),心电图F波形态多样,治疗需针对具体折返路径。
-
其他学说
早期提出的环形机动、单点/多点机动等学说,现认为可与折返机制共同解释部分病例,但折返机制仍是核心。
病因方面,心房扑动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
- 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
- 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 心脏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
少数情况下,健康人也可能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一过性房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