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激素冲击治疗:急性期首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减轻脊髓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 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重症患者,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神经恢复,通常连用3-5天。
-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或甲钴胺,帮助修复神经损伤。
- 抗生素与对症治疗:合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尿潴留者导尿,便秘者通便,必要时补钙补钾。
二、一般护理与支持
-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 皮肤与导尿护理:加强皮肤清洁,使用气垫床;尿潴留者无菌导尿,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康复治疗
- 早期被动训练: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主动运动恢复:肌力恢复后逐步进行抗阻训练、平衡训练及步行练习,可借助助行器或康复器械。
- 理疗与针灸:电针、低频脉冲电刺激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四、并发症防治
- 呼吸支持:高位脊髓炎致呼吸肌麻痹时,需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 感染预防:加强护理,监测体温,及时处理肺部、尿路感染。
- 功能维持:长期卧床者需定期活动肢体,避免深静脉血栓和骨质疏松。
五、预后与随访
多数患者3-6个月可逐渐恢复行走能力,但严重者可能遗留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提示:急性脊髓炎需早诊早治,若出现突发背痛、肢体无力或大小便障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