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的形成主要与瓣膜结构异常和血流受阻有关,以下是其核心原因及发病机制的分点总结:
一、主要病因
- 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原因)
- 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瓣膜交界处炎症、水肿及纤维化。
- 长期病变使瓣膜增厚、钙化,腱索粘连挛缩,最终瓣口狭窄(正常瓣口面积4-6 cm²,<1.5 cm²为重度狭窄)。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罕见,如先天性二尖瓣畸形(交界融合型、漏斗型等),常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 退行性变
- 老年人瓣膜环及瓣下区钙化,导致瓣膜硬化及活动受限。
二、其他少见病因
-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引起瓣膜增厚及粘连。
-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破坏导致狭窄。
- 肿瘤或放疗后遗症:如左房黏液瘤阻塞、颈部放疗后纤维化。
三、病理机制
- 瓣膜结构改变
- 早期:风湿热引发瓣膜交界处炎症、渗出物沉积。
- 后期:纤维蛋白沉积→瓣叶粘连融合→瓣膜增厚、钙化,腱索缩短→瓣口狭窄。
- 血流动力学影响
- 左心房血液流出受阻→左房压力升高→肺静脉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
- 长期肺淤血可致肺泡纤维化、肺顺应性下降。
四、病变分型(按严重程度)
- 隔膜型:仅交界处粘连,瓣膜活动尚可。
- 隔膜增厚型:瓣叶增厚,后瓣活动受限。
- 隔膜漏斗型:瓣叶明显增厚,腱索粘连呈漏斗状。
- 漏斗型:瓣膜僵硬钙化,常伴关闭不全。
五、并发症风险
- 心房颤动:左房扩大易致电活动紊乱。
- 血栓栓塞:左房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可致脑梗、肢体栓塞。
- 急性肺水肿:左房失代偿时突发肺毛细血管压骤升。
总结
二尖瓣狭窄的形成以风湿性病变为主,先天性和退行性变为次要原因,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治疗上,轻症需定期随访,中重度狭窄需球囊成形术或瓣膜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