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
约25%-5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家族遗传背景,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或线粒体遗传。目前已发现超过60个基因突变与疾病相关,这些突变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和收缩能力下降。 -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重要诱因之一,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通过直接损伤心肌或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病变。部分患者心肌活检可检测到病毒RNA或抗体,提示病毒持续感染可能参与发病。 -
免疫异常
患者体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等,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症和纤维化。 -
环境与中毒因素
- 酗酒:长期过量饮酒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病因,乙醇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 药物毒性:化疗药物、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及毒品可能造成心肌毒性损伤。
- 内分泌代谢紊乱:如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嗜铬细胞瘤等可通过代谢异常间接导致心肌损害。
-
其他因素
包括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肌肉疾病等也可能伴发扩张型心肌病。
综上,扩张型心肌病的形成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感染、免疫异常等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