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停用可能导致传导阻滞加重的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并治疗原发病(如心肌炎、心肌梗死)。 -
对症支持
- 若患者出现晕厥、低血压或心绞痛,需立即平卧、吸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短期可使用阿托品(0.3-0.5mg静脉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0.5-1μg/min静脉滴注)提升心率,但需密切监测。
二、分型处理方案
-
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 有症状者(如心悸、头晕):可短期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若效果不佳需评估起搏器植入。
-
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药物治疗:仅作为过渡,如异丙肾上腺素(需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禁忌)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 起搏器植入:
- 临时起搏: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中毒等可逆病因。
- 永久起搏:推荐用于症状明显、心室率持续缓慢(如<40次/分)或伴晕厥、阿-斯综合征者,首选DDD型起搏器。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合并心力衰竭: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植入埋藏式除颤器(ICD)。
- 药物中毒:需停用相关药物,并根据中毒类型针对性解毒(如钾离子置换)。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如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夜间)、剧烈运动等。
- 定期监测:植入起搏器后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起搏器功能。
提示: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如三度)需紧急处理,建议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