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肾损害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膜性肾病
- 症状: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许多RA患者都呈非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蛋白尿消失所需时间平均为9~12个月。
2. 继发性淀粉样变
- 症状:有些患者的淀粉样沉积限于肾血管,导致血尿,伴或不伴少量蛋白尿。
3.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 症状:一般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
4. 类风湿血管炎
- 症状:多发生在侵蚀性关节炎及有显著结节形成的患者中,常伴低补体血症。最显著的累及部位为皮肤和周围神经,肾脏病变亦可发生,肾活检显示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
5. 镇痛药引起的肾病
- 症状:在用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经常会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伴肾乳头坏死。
6. 肾小球基底膜变薄
- 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伴无症状性血尿的患者中发现其基底膜变薄,但变薄程度不如薄基底膜肾病那么显著。
7. 其他常见临床表现
- 蛋白尿:患者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
- 血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球炎症或肾小管损伤。
- 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是由于肾脏排水功能障碍,体内水钠潴留引起。
- 高血压:肾损害可能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升高。
- 肾功能不全:病情严重时,肾脏功能逐渐下降,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排出。
- 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等。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