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危害非常严重,其致残率、致死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均不容忽视。以下是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总结的危害要点:
一、局部危害
-
溃疡与感染
高血糖环境导致足部皮肤脆弱,轻微创伤(如水泡、烫伤)易引发溃疡,且因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减退,感染常被忽视。感染可迅速扩散至深层组织,形成脓肿、骨髓炎等,难以控制。 -
坏疽与截肢
约50%-70%的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坏疽(干性、湿性或混合性),严重时需截肢。非创伤性截肢中,约1/3由糖尿病足导致,截肢后5年生存率仅44%(强化治疗可提升至82%)。 -
足部畸形与功能丧失
长期缺血或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爪状趾、足底鸡眼、肌肉萎缩等畸形,影响行走能力,甚至完全丧失行动功能。
二、全身性危害
-
败血症与多器官衰竭
感染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导致肝、肾、心、脑等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代谢紊乱加剧
溃疡或感染会加重血糖波动,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展。 -
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
长期病痛和感染消耗机体免疫力,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易突发心梗、脑卒中等急性事件。
三、对生活质量与生存的影响
- 生存率下降:糖尿病足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22%,截肢后死亡风险进一步升高。
- 经济与心理负担:治疗费用高昂(如清创、抗生素、手术),且患者常因行动受限、外观改变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预防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糖尿病足的危害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
- 严格控糖:维持血糖稳定可减少血管/神经损伤。
- 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穿宽松鞋袜、避免烫伤/外伤。
- 定期筛查:通过足底压力分析等技术早期发现风险。
若出现足部麻木、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