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
涉案银行卡是否一定会被惩戒, 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卡主是否知情、是否涉及出租或出借银行卡、以及当地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等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卡主知情与否 :
- 如果卡主对银行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毫不知情,例如银行卡被盗刷或冒用,并且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积极配合调查,那么有可能不会被施以惩戒。
- 卡主的行为 :
- 如果卡主存在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的行为,或者明知他人可能将银行卡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银行卡,那么遭受惩戒的可能性极大。相关部门会依据法律法规,对卡主实施限制账户交易、暂停非柜面业务等惩戒措施。
- 地方政策差异 :
- 不同地区对涉案银行卡的惩戒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会在判刑后对涉案人员进行惩戒,而有些地方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惩处,如口头教育或限制业务。
- 法律依据 :
-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的,将依法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对于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含银行卡)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措施。
- 惩戒期限与解除 :
-
受到惩戒措施的涉案银行卡,通常会被银行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惩戒期满后,受惩戒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新开立账户业务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加大审核力度。
-
断卡惩戒和“两卡涉案人员标签”是两回事。断卡惩戒是人行给出的惩罚,而“两卡涉案人员标签”是公安机关打上的标签,影响更为深远。即使惩戒期满,被标记的人员仍可能面临诸多限制。
涉案银行卡是否会被惩戒并非绝对,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卡主的行为、当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来综合判断。如果卡主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积极配合调查,有可能避免惩戒。反之,如果卡主存在不当行为,则面临较大的惩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