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不会传染。它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以下将详细解释小儿肥胖症的成因和传播方式。
小儿肥胖症的定义
定义
小儿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儿童平均体重的20%。
分类
根据脂肪组织分布部位,肥胖可分为向心性肥胖和周围型肥胖。向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内脏脂肪增加,腰臀比增加,此类肥胖发生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小儿肥胖症的成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小儿肥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
遗传基因通过影响食欲和饱腹感的神经回路、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代谢等多个环节,导致肥胖。
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习俗、家庭等层面导致了能量摄入增加和身体活动减少的“致肥胖环境”。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儿童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问题。
饮食因素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
运动因素
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缺乏运动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心肺功能下降,骨密度及肌肉含量降低,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小儿肥胖症的传播方式
遗传传播
肥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肥胖父母所生的子女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的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如果父母都不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环境传播
相同的饮食生活环境也会让肥胖症在亲密的人之间相互“传染”,如家庭成员共享高热量食物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传播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久坐行为,也会导致肥胖。
预防小儿肥胖症的措施
健康饮食
合理饮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应在满足儿童生长发育基本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
增加运动
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加能量消耗,提高身体素质。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纠正因睡眠时长和时段的紊乱导致的进食和代谢异常状态。
心理支持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减轻因身材引起的社交压力和自卑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小儿肥胖症不会传染,它主要由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通过健康饮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