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heavy metal nephropathy)是由于长期接触重金属后引起的急、慢性肾损伤。这些重金属包括铅、汞、镉、砷、金、铊、铀、铜等。
病因
- 长期职业接触:在工作场所长期接触重金属,如焊接工、电池工人等。
- 环境污染: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物或空气接触重金属。
- 误服:误服含有重金属的物品或药物。
- 重金属制剂的应用:使用含有重金属的药物或制剂。
发病机制
- 直接毒性作用:重金属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 免疫损伤:某些重金属(如汞、金)可导致肾组织抗原性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肾小球免疫性损伤。
- 肾缺血:重金属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或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肾血管痉挛和肾缺血,进一步导致肾损伤。
临床表现
-
肾脏表现:
- 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 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及明显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尿渗透压降低、尿钠升高、尿比重降低等。
- 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尿、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等。
- 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加、烦渴等症状,常在出现慢性肾衰竭时才被发现。
- 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脂血症。
-
全身中毒表现:
- 头痛、发热、口腔炎、胃肠炎、腹痛、肺炎、肺水肿、皮疹、肌肉麻痹、中毒性脑病、贫血、黄疸、肝脏损害等。
并发症
- 中毒性脑病、贫血、黄疸、肝脏损害等。
- 铅肾病常并发痛风,约占发病率的50%。
诊断
- 尿液检查:以蛋白尿,即低分子蛋白尿为主,可有血尿、血红蛋白尿及管型尿,尿酶升高如NAG,尿微量蛋白如RBP、α1-MG、β2-MG升高,尿钙、尿磷升高,尿糖阳性,氨基酸尿,尿液呈碱性。
- 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升高等。
- 职业病检查项目:如血铅水平、尿镉水平等。
治疗
- 停止接触毒物:避免继续接触重金属。
- 促进毒物排泄:输液、应用解毒药物,必要时透析治疗。
- 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 根据肾损害类型采取措施: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预后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的预后取决于金属种类、中毒严重程度及救治情况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预防
- 避免长期职业接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的重金属暴露。
- 注意环境保护:减少重金属污染,确保饮用水和食物的安全。
- 避免误服:妥善保管含有重金属的物品和药物,防止误服。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