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产日期自动计算到期日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需结合保质期的单位(天数/月数/年数)选择对应规则:
一、自然计算法(按实际天数累加)
- 确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天数
例如生产日期为2025年3月15日,保质期为30天。 - 逐日累加并跨月调整
从3月15日起加30天,因3月有31天,3月剩余16天(31-15),则到期日为4月14日(30-16=14)。 - 跨年场景处理
若生产日期为2025年12月28日,保质期60天:- 12月剩余3天(31-28),60天剩余57天需跨至次年;
- 次年1月31天,剩余57-31=26天,到期日即2026年2月26日。
二、历法计算法(按年/月单位叠加)
- 按月叠加
若生产日期为2025年1月1日,保质期6个月,直接加月份得到期日2025年7月1日。 - 按年叠加
若保质期为1年,生产日期2025年5月10日,到期日为2026年5月10日。
三、注意事项
- 新国标简化标注要求:2025年3月实施的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仅需标注到期日,无需生产日期。
- 自动化工具推荐:企业或消费者可使用支持条形码扫描、数据互通的软件(如织信低代码平台),实现到期日自动计算与提醒,避免人工误差。
不同场景需结合具体保质期单位选择计算方式,建议优先参照产品标注的到期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