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食品保质期法规标准要点
一、定义与基本要求
-
保质期定义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食品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且符合标签中所述品质要求。 -
贮存条件
保质期与贮存条件直接关联,标签需明确标注常温、冷藏、避光等具体条件。若贮存条件不符,保质期可能缩短或失效。
二、标签标识新规
-
标注格式优化
- 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要求将保质期标注为“保质期到期日”,取代原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形式,便于消费者直观识别。
- 日期标注顺序统一为年、月、日,避免混淆。
-
新增“消费保存期”
鼓励企业标注“消费保存期”,指在符合贮存条件下,超过保质期后仍可安全食用的时间段,以减少浪费。
三、保质期确定方法
-
企业主体责任
生产企业需通过微生物试验、理化试验及感官检查等科学方法确定保质期,并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
标准化指南
《食品保质期确定指南》(2023年立项制定)明确了保质期确定的试验法、文献法和参照法,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流程。
四、特殊食品与品类规定
-
婴幼儿食品
-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需标注6类新配方(如脂肪代谢异常配方),并调整营养成分指标。
- 婴幼儿辅助食品(如谷类、罐装食品)限制添加糖供能比,确保营养健康。
-
生鲜与散装食品
生鲜农产品(蔬菜、肉类等)及现制现售食品(如餐饮、散装粮食)不强制标注保质期,需按经验判断保存期限。
五、法律责任与处罚
-
禁止销售过期食品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
首负责任制
消费者因过期或变质食品受损时,可向生产者或经营者索赔,责任方需先行赔付。
六、行业分类标准示例
部分食品保质期参考规定(根据贮存条件调整):
- 酒类:普通熟啤酒2个月,特制啤酒4个月,葡萄果露酒半年。
- 饮料:果汁汽水、可乐等为3个月。
- 乳制品:灭菌乳按新标准修改单完善指标。
以上内容综合现行法规及2025年新实施标准,重点关注标签规范、科学确定方法及特殊品类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