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间的设置和管理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以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防止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规范要求:
一、选址与布局要求
-
地理位置
需设置在医疗机构偏僻区域,处于主风向下风位置,高于周边地势,远离高压线、高温设施设备,并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密集区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保持20米以上距离。
-
建筑规模
面积应不小于20平方米,若条件允许建议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上,需设置独立通道和物理隔断。
-
布局设计
-
进出口分开,避免物品流线交叉。
-
内部划分不同类别暂存区域,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需分类存放。
-
二、设施与安全要求
-
基础设施
-
地面采用防渗漏、易清洁的硬化或瓷瓦材料,设置排水系统直接通向医疗污水处理系统。
-
配备供水龙头、水池及地漏,便于清洁和消毒。
-
-
环境控制
-
照明采用防紫外线的日光灯,通风设施需安装金属细网防蚊蝇,设置百叶窗或换气扇。
-
定期对墙壁、地面、天花板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
-
安全防护
-
实体门加锁管理,设置防鼠、防蚊蝇、防蟑螂设施,配备防盗窃设备。
-
库房外张贴警示标识,如“禁止吸烟、饮食”“感染性废物”等。
-
三、管理规范
-
分类管理
-
按类别分区存放,使用专用袋、锐器盒包装,标注类别及产生部门。
-
日产日清原则,清运后及时消毒,防止腐败散发恶臭。
-
-
人员管理
-
工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具,接受专业培训,遵守操作规范。
-
建立分类登记制度,记录医疗废物产生量、种类及处置情况。
-
-
应急措施
-
配备低温贮藏设备(如冰箱柜)存放病理性废物,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四、特殊要求
-
农村地区 :若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需按县级环保部门要求自行处置,采用焚烧或消毒后填埋等方式。
-
低温贮藏 :病理性废物需在2℃以下低温环境保存,避免细菌滋生。
通过以上规范,可有效保障医疗废物在暂存期间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维护医疗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