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类食品(如辣酱、果酱、牛肉酱等)发霉后,即使刮掉表面长毛的部分,也不建议食用。原因如下:
一、霉菌污染范围不可见
- 肉眼无法判断污染程度
发霉区域周围的酱料可能已被霉菌菌丝或孢子渗透,即使刮除表面可见霉斑,内部仍可能存在霉菌污染。 - 毒素可能已扩散
霉菌代谢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有扩散性,可能污染整罐酱料,仅去除发霉部分无法保证安全。
二、健康风险明确
- 急性胃肠炎症
食用后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胃肠炎。 - 中毒风险
部分霉菌毒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发热、乏力甚至肝肾功能损伤。
三、正确处理方法
- 直接丢弃发霉酱料
任何发霉的酱料(包括果酱、辣酱、牛肉酱等)均建议整罐丢弃,避免误食。 - 注意保存方式
开封后需冷藏保存,并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避免潮湿、高温环境。
总结
酱类食品发霉后,刮除霉斑无法确保安全,建议直接丢弃以减少健康风险。日常需注意密封、低温保存,并定期检查食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