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种人将取消五保资格”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官方的、统一的列表明确指出哪六种人将取消五保资格。不过,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实际操作情况,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五保户资格被取消:
-
法定扶养义务人具备扶养能力: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五保对象原本是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无扶养能力的村民。因此,如果五保对象的法定扶养义务人重新具备了扶养能力,那么五保户的资格可能会被取消。
-
重新获得生活来源:五保对象原本应是无生活来源的村民。如果五保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如就业、继承遗产、接受捐赠等)重新获得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且该生活来源能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那么其五保户资格也将被取消。
-
未满16周岁的五保对象已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根据相关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满足其他条件时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当这些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并具备劳动能力时,他们将不再符合五保供养的条件,因此其五保户资格将被取消。
-
存款超标:虽然具体的存款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但如果五保户的存款数额超过了当地五保户供养条件的相关规定,明显不符合五保供养对象为无生活来源的人这一条件,那么其五保户资格可能会被取消。
-
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如果五保户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如醉驾等,其五保户资格可能会被取消。如果五保户有不当行为或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其五保户资格被撤销。
-
政策调整或其他特殊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各地政府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五保制度进行调整。例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改变审核标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原本符合条件的人不再符合条件,从而取消其五保户资格。
取消五保资格的情况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法定扶养义务人的变化、生活来源的重新获得、年龄与劳动能力的变化、存款超标、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以及政策调整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规定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