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共卫生监测信息,近期出现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流感病毒
-
流行特点
流感为季节性流行病,每年秋冬高发,近期国内以甲型H1N1为主流亚型。监测显示,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放缓,预计中下旬活动水平可能下降。
-
高危人群
包括儿童(尤其2岁以下)、老年人(>65岁)、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
二、诺如病毒
-
感染途径
通过接触污染食物、水或物体表面传播,常见于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2025年3月,上海奉贤区某中学出现多例呕吐、腹泻病例,样本检测阳性。
-
症状表现
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潜伏期2-8天。
三、猴痘病毒
-
传播来源
我国发现的猴痘病例与刚果(金)旅居史人员有关,属于新型病毒但无变异。
-
症状特点
低热、头痛、皮疹(初期为斑丘疹,后期发展为脓疱)等。
四、人偏肺病毒(HMPV)
-
特性
2024年新出现的呼吸道病原体,属于“年轻”病毒,潜伏期2-7天,主要影响儿童。
-
流行趋势
全球范围内均有报道,但具体传播机制尚在研究。
其他需注意的病毒
-
马尔堡病毒 :坦桑尼亚暴发疫情,但传播范围有限。
-
呼吸道合胞病毒 :5岁以下儿童常见,潜伏期2-8天,与流感等病毒常同时流行。
建议
-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疫情地区。
-
就医提示 :若出现高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配合检测。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机构监测及媒体报道,持续关注官方通报以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