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因其极端的自然环境,曾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通过多年的努力,那曲市在种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实现了从“无树之城”到绿树成荫的转变。
那曲为什么没有树
高海拔和恶劣气候
- 高海拔:那曲市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2.2℃至-3.3℃,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
- 低温和冻土:那曲的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达100天左右,空气稀薄,冻土层厚,导致树木难以扎根和生长。
- 强风和缺氧:强风和低氧环境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树种无法在那曲的自然环境中生存。
土壤条件差
- 冻土和缺水:那曲的土壤多为冻土,土层浅薄,水分和养分匮乏,难以为植物根系提供足够的支持。
-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较差,缺乏适合树木生长的肥沃土壤。
那曲种树的努力和成果
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政府主导: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那曲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累计投入超1500万元。
- 企业参与:企业如亿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通过科学方法解决了高寒高海拔地区种树的难题。
科技手段的应用
- 科学试种:那曲市通过科学选苗、科学种树、科学管护的方式,逐步推进植树试种工作,从最初的14棵树苗发展到如今的“小树林”。
- 技术创新:采用“养根法”等技术手段,提高树苗在恶劣环境中的存活率,成功种植了高山柳、云杉等多种树木。
取得的成果
- 绿化面积:截至目前,那曲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4562.5亩,森林抚育1万亩,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上都能看到试种成功的树木。
- 生态环境改善:种树不仅提升了绿化覆盖度,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
那曲的植被恢复和未来展望
持续的生态保护措施
- 生态修复项目:那曲市继续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计划修复31万亩退化草地,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 科技支撑: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那曲市不断优化种植策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未来目标
- 绿化全覆盖:那曲市计划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率,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那曲市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那曲市从“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到绿树成荫的转变,是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科学试种和技术创新,那曲市成功克服了高海拔和恶劣气候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未来,那曲市将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绿化工作,致力于打造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
那曲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树种?
那曲地区的主要树种包括冷杉、云杉、柏树、松树、阔叶树及高山栎等。根据林业部门的数据,该地区还分布着大果圆柏、桦树、高山柳、落叶松、白桦、爬地柏、雪层杜鹃和露梅等树种。近年来,通过高寒植树试种,云杉、北京杨、油松、樟子松等外来树种也在当地成功引种并逐步推广。
那曲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有哪些?
那曲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树木生长存在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极端低温
那曲年平均气温为-3.3℃,冬季气温可降至-30℃以下。这种持续的低温环境会直接抑制树木的生长,因为低温会减缓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导致树木无法积累足够的能量进行生长和繁殖。 -
冻土层阻碍根系发育
该地区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层,夏季表层冻土融化后,深层冻土依然坚硬,导致树木根系难以向下延伸,无法获取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冻土的反复冻结和融化还会对根系造成物理损伤,进一步影响树木的存活。 -
强风威胁
那曲全年大风日数超过100天,且多集中在夏季。强劲的风力不仅会直接吹倒或折断树木,还会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导致树木根系难以固定和吸收水分。 -
高寒缺氧
那曲海拔超过4500米,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5%左右。缺氧环境会抑制树木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
降水与冻土的矛盾
尽管年降水量在100-200毫米之间,但降水多以固态形式出现(如雪),且冻土层阻碍了水分的渗透和利用,导致树木根系难以获取有效水分。过多的降水量在低温下可能引发根系腐烂。 -
昼夜温差大
昼夜温差可达20℃以上,这种剧烈变化会加剧树木的生理压力,影响其生长节律和抗逆能力。
尽管当地曾尝试通过筛选耐寒树种、改良土壤等措施种植树木,但由于上述综合气候条件的限制,树木成活率极低。目前,那曲城区仅有少量人工培育的云杉、高山柳等树种存活,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森林。
那曲地区过去有哪些树木被砍伐?
根据检索结果,那曲地区过去因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冻土层厚等),树木难以存活,历史上曾长期没有人工种植的树木。但近年来通过科技攻关,成功试种了以下树种:
- 高山柳:1998年首次引进试种,2007年再次引进30株,目前成为主要存活树种;
- 云杉:2007年从拉萨引进20株,存活13棵;
- 北京杨:2007年引进10株,仅存活1棵;
- 沙棘、水柏枝、阿里班公柳:1998年首次试种,但成效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树木的存活标志着那曲从“无树城”向生态改善的转变,目前主要通过防风固土、冬季防护等技术手段维持树木生长。截至2024年,那曲已累计种植树木超5000亩,结束了“全国唯一无树城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