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时段要求根据项目类型和监管要求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监测时段划分
-
总时段范围
监测时段应从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设计水平年是指水土保持措施达到设计目标并稳定运行的年份,此时段用于评估防治效果。
-
分阶段说明
-
施工准备期 :需开展本底值监测,掌握项目区原始水土流失状况,为后续措施提供基准数据。
-
建设期(含施工期) :重点监测扰动土地情况、临时堆土场稳定性等,需每月至少监测1次。
-
运行初期 :部分项目延伸至设计水平年,持续监测措施实施效果及潜在风险。
-
二、特殊说明
-
监测范围 :覆盖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地表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强度等关键指标。
-
监测内容 :涵盖水文气象、扰动土地、措施实施效果、生态变化等多因子。
-
技术要求 :小范围项目以人工实地测量为主,大范围项目建议结合遥感技术(如图像解译)提高效率。
三、监管与报告
-
监测成果需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
设计水平年结束后,若水土保持措施稳定,可进行设施验收并终止常规监测。
以上要求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 51240-2018)及相关部门通知制定,确保项目全周期水土流失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