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材料和相关法规,水土保持方案通常在项目开工前完成编制和审批。以下是具体环节:
- 1.项目选址阶段:在项目选址阶段,需要查看项目位置、占地面积以及当地的水土情况。这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探查,以确定是否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 2.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报告书适用于征占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项目;报告表适用于征占地面积在0.5公顷以上5公顷以下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千立方米以上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主要内容:水土保持方案应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介绍、水土流失预测与分析、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
- 3.审批阶段:审批流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后,需要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部门会对方案进行技术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报告书与报告表:报告书由审批部门组织技术评审,而报告表则由生产建设单位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方案专家库中自行选取至少一名专家签署意见,审批部门不再组织技术评审
- 4.施工阶段:同步实施:在项目施工阶段,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同步开展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并在项目建设期间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
- 5.验收阶段:自主验收:项目竣工后,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主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并向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在项目选址、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编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