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费用的承担主体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了解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案例以及合同的具体约定。
法律法规
建设单位责任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第3.0.3条,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第20条第1款也明确指出,对于需要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危大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勘察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这些规定明确指出了建设单位在基坑监测中的责任,强调了其必须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并承担相关费用。
施工单位责任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第3.0.3条还提到,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方、设计方等认可,必要时还应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虽然监测方案需要建设方的认可,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合监测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补充监测。
施工单位在基坑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配合角色,但主要责任仍在建设单位。
实际案例
案例一:南汇公司与晶都公司的争议
在某项目中,南汇公司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安全需要进行基坑监测,但双方未能就基坑监测费用的承担达成一致。最终,法院判决基坑监测费用应由南汇公司自行承担,因为该费用未在招投标报价范围内,且未得到业主的追认。
该案例强调了基坑监测费用应在招投标阶段明确,未明确则可能由施工单位承担。
案例二: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
在另一个案例中,业主在合同中未明确基坑监测费用的承担主体,但在施工过程中委托了第三方进行监测。法院判决基坑监测费用应由业主承担,因为监测是业主的安全保障措施。
此案例表明,即使合同未明确,业主仍应承担基坑监测费用,因为这是其安全保障责任的一部分。
费用构成
费用组成
基坑监测费用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租赁费用、数据采集及处理费用、现场施工人员费用和监测报告费用。这些费用通常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监测方案进行计算。费用的具体构成有助于明确费用的合理性和承担主体。
合同约定
合同条款
合同中应明确基坑监测费用的承担主体。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则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定额进行判断。合同条款的明确性是解决费用承担问题的关键。明确的合同条款可以有效避免后续的争议。
基坑监测费用的承担主体通常由建设单位承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合监测工作,但主要责任仍在建设单位。费用的具体构成和合同的明确约定是解决费用承担问题的关键。
基坑监测费用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基坑监测费用的计算方法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具体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
-
费用组成
- 设备费用:包括测斜仪、土压计、挠度计等监测设备租赁或购买费用,根据设备类型、品牌及数量确定。
- 人工费用:涵盖监测人员安装、维护、数据采集及分析的工作量,按时间或工作量计费。
- 数据处理与报告费用:根据数据复杂程度、分析时间及报告篇幅编制费用。
- 运输与安装费用:设备运输、现场安装调试等产生的成本。
- 维护管理费用:监测周期内的设备维护、校准等持续性支出。
-
常见计价方式
- 按监测内容计价:根据监测点数量、频率及项目复杂度(如位移、沉降、地下水位等)综合定价。
- 按工程费用比例计价:通常为基坑工程总费用的1%~5%,难度大或工期长的项目比例可能更高。
- 固定单价计价:参考类似项目合同或地方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如500元/米监测长度)。
-
其他影响因素
- 地区差异、监测周期长短、工程规模及风险等级等均会影响最终费用。
- 需签订明确合同,约定计费标准及调整机制,避免争议。
建议委托专业监测机构进行详细测算,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选择计价模式。
哪些项目需要进行基坑监测
根据相关规定和规范,以下项目需要进行基坑监测:
-
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墙)、立柱、支撑等结构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及内力监测。
-
地下水状况:包括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等。
-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包括坑底隆起(回弹)、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等。
-
周围建(构)筑物:包括邻近建筑物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
-
地下管线及设施:包括邻近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裂缝等。
-
重要道路:包括邻近重要道路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等。
-
施工工况: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地表沉降等。
-
其他应监测对象:如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设施等。
基坑监测费用与基坑工程规模的关系
基坑监测费用与基坑工程规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监测设备与人员投入
基坑工程规模越大,所需的监测设备种类和数量越多,例如测斜仪、土压计、挠度计等设备的租赁或购置成本会显著增加。同时,大规模工程需要更多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和分析,人工成本也随之上升。 -
监测内容与频率
大型基坑工程通常涉及更复杂的监测内容(如深层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地下水位等)和更高的监测频率(如每日或每周多次),这会直接增加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量,导致费用提高。例如,深基坑(≥15m)的监测方案需覆盖更多风险点,费用可能达到工程费的5%。 -
工程规模与计价方式
基坑监测费用常按工程规模分档计价。例如:- 按监测长度:500元/m;
- 按工程费比例:通常为1%~3%,复杂或高风险工程可高达5%;
- 按监测点数:点位越多,费用越高。
-
风险等级影响
工程规模较大的基坑(如一级风险基坑)需更严格的安全监测,可能涉及专家论证和专项方案,进一步推高费用。
综上,基坑监测费用与工程规模呈正相关,规模越大,设备、人力、技术及管理成本越高,费用通常呈指数级增长。具体费用需结合工程实际参数(深度、周边环境等)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