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以下是关于淮南市在安徽省的具体位置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描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地理坐标:淮南市位于北纬31°54′—32°32′、东经116°21′—117°11′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
- 地形地貌:淮南市境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
相邻地区
- 东部地区:与滁州市的凤阳县、定远县接壤。
- 南部地区:与合肥市长丰县接壤。
- 西部地区: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县、蒙城县交界。
- 北部地区:与蚌埠市的怀远县相交。
交通网络
铁路交通
- 主要车站:淮南市拥有多个高铁站,包括淮南东站、淮南南站、凤台南站和寿县站,这些车站连接了多条重要的铁路线,如商合杭高铁、合蚌客运专线等。
- 在建和规划项目:包括阜淮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等,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淮南市在区域内的交通枢纽地位。
公路交通
- 高速公路:淮南市内有滁新高速、蚌合高速、206国道等高速公路,这些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 城市交通:淮南市内的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多条公交线路和出租车服务,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经济状况
主要产业
- 工业:淮南市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为支柱,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 农业:淮南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沿淮糯稻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数据
2024年,淮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6.0亿元,同比增长5.0%。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 古代历史:淮南市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属“淮夷”之地,西周时大部为州来国所辖。西汉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
- 文化遗产:淮南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寿县古城墙、八公山风景区、淮南王刘安墓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淮南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化活动
- 花鼓灯:淮南市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 豆腐文化节:淮南市的豆腐文化节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品牌,展示了淮南市的美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南市在交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安徽淮南在安徽的哪个城市?
安徽淮南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它东邻滁州市,南接合肥市,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靠阜阳市,北连亳州市和蚌埠市。淮南市总面积约5533平方公里,辖5个区(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和2个县(凤台县、寿县),市政府驻地位于田家庵区和风大街。作为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淮南是国家能源基地和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16亿元。
安徽淮南离合肥有多远?
安徽淮南到合肥的直线距离约为104.6公里,自驾路线约105-114公里,具体距离因路线选择略有差异。以下是不同交通方式的详细信息:
-
自驾
- 路线:经蚌合高速、合肥绕城高速等,全程约105-114公里,耗时1小时24分钟至1小时42分钟,费用约34-35元高速费+油费。
- 路线差异:部分导航显示全程约130公里,耗时约2小时,可能与绕行或红绿灯数量有关。
-
高铁
- 淮南南站至合肥南站高铁约38-50分钟,票价二等座54元,班次密集。
- 普速列车需1小时40分钟至2小时10分钟,硬座票价23.5元。
-
长途汽车
- 约2小时车程,票价约70元。
-
定制客运(合淮新快线)
- 全程约2小时,覆盖淮南市区至合肥高铁南站,票价未明确但提供高端商务车服务。
总结:两地距离在100-130公里之间,高铁最快、自驾灵活、大巴经济,可根据需求选择。建议优先参考高铁或定制客运的实时班次信息。
安徽淮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安徽淮南市2024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如下:
- 经济总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700亿元,预计达到1716亿元,同比增长5%。
-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9:39.7:51.4,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储制造等成为增长引擎,汽车制造业和光储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70%。
- 投资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居全省前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新能源车零售、通讯器材等升级类消费表现突出。
- 工业转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受采矿业影响略有下降,但制造业增长11.6%,装备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增速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前三。
- 区域发展:各区县中,田家庵区GDP总量最高(307.9亿元),寿县增速最快(7%)。
淮南市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如洛河电厂四期、科博达产业基地等)和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推动经济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7.5%。
总体来看,淮南市经济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下,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需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