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农村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区别了,因为在 2016 年我国就开始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
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如下:
- 门诊报销:
- 普通门诊:参保人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可纳入报销范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 50% 起步。
- 门诊慢特病:各地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慢性病、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如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报销比例一般较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可达 70% 左右。同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达到 50% 以上。
- 住院报销: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 70% 左右。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具体报销比例和起付线。一般来说,医疗机构级别越低,报销比例越高,起付线越低。
- 大病报销:参保人患病住院后发生的高额医疗费支出,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还可以通过大病保险进一步保障。2023 年,大病患者报销水平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再提高至少 15 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城乡居民医保的具体报销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如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门诊慢性病病种等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