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多项新政策,旨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规范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增强居民医保待遇,并优化医保服务。以下是对这些新政策的详细解读。
门诊统筹支付政策调整
动态调整定点机构管理
2024年起,零售药店和门诊部(诊所)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管理,需满1年且未受处罚,才能开通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服务。已开通服务的机构可自愿退出并重新申请,需重新履行定点协议满1年。
这一政策有助于确保定点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防止滥用和违规行为。
调整C级定点医药机构门诊统筹年度支付限额
C级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年度支付限额调整为2000元,而A级、B级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年度支付限额保持13000元不变。
这一调整反映了医保政策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区别对待,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效率。
实行门诊总额预算管理
2024年在B级定点零售药店和门诊部(诊所)实行门诊总额预算管理,采取“总额控制、月度结算、年终清算”的方式结算费用。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合理支出。
居民医保缴费标准调整
提高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
2024年,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调整为老年居民每人每年155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115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75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1100元;个人缴费标准调整为老年居民每人每年52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54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33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220元。
提高缴费标准有助于增强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确保更多居民能够享受医保待遇,特别是提高老年人和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行按疾病诊断分组支付方式
苏州积极推进按疾病诊断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推动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下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DRG支付方式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医保服务优化
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
2024年,苏州建成了99个医保公共服务站、1963个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和354个医保便民服务站,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
通过优化医保服务网络,苏州提高了医保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特别是对于基层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先诊疗后付费”
苏州全面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提升了就医体验。这一服务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2024年,苏州市医保新政策在门诊统筹支付、居民医保缴费、支付方式改革和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居民医保待遇,优化医保服务,确保医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通过这些措施,苏州市在医疗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