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类别是对进出口商品、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式,用于明确检验检疫的具体要求。根据相关资料,检验检疫类别主要包括以下7种代码及其对应的含义:
1. 检验检疫类别的定义及分类
检验检疫类别是对出入境货物、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分类管理的方式,其目的是保障人员、动植物安全卫生以及商品质量。在我国,检验检疫类别通常包括以下7种代码:
- M:进口商品检验
- N:出口商品检验
- P: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疫
- Q: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疫
- R: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 S:出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 L:民用商品入境验证
2. 各类别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
以下是各类别的详细说明:
M(进口商品检验)
- 含义:指进口商品需要接受检验检疫。
- 适用范围:海关监管条件中有“A”的商品,通常需要《入境货物通关单》。
N(出口商品检验)
- 含义:指出口商品需要接受检验检疫。
- 适用范围:海关监管条件中有“B”的商品,通常需要《出境货物通关单》。
P(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疫)
- 含义:对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
- 适用范围:进口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绝大多数需要此类检疫。
Q(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疫)
- 含义:对出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
- 适用范围:出口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绝大多数需要此类检疫。
R(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 含义:对进口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如饮料、酒类、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卫生监督检验。
- 适用范围:进口食品、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S(出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 含义:对出口食品及其相关产品进行卫生监督检验。
- 适用范围:出口食品(包括成品、原料及传统食品)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L(民用商品入境验证)
- 含义:对入境的民用商品进行质量验证。
- 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实行进口质量许可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如3C认证)的商品。
3. 检验检疫类别与海关监管条件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检疫类别和海关监管条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海关监管条件:主要分为“A”(进口检验检疫)和“B”(出口检验检疫),与检验检疫类别中的M和N对应。
- 检验检疫类别:是对商品检验检疫的进一步细分,包括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等。
4. 实际应用场景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或个人需要根据商品的检验检疫类别,向相关部门申报并接受检验。例如:
- 进口食品:需要符合R类别的检验要求。
- 出口动植物产品:需要符合Q类别的检疫要求。
总结
检验检疫类别是对进出口商品、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分类管理的方式,共分为M、N、P、Q、R、S、L七类。这些类别与海关监管条件有所不同,但都旨在保障商品质量及安全。用户可根据具体商品类型,对照检验检疫类别进行申报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