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4-2025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领域的经典案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一、医疗过错与因果关系认定案例
-
孙某医疗事故纠纷案(2016年)
-
案情 :患者孙某术后出现左上肢痉挛等异常反应,医院拒绝配合进一步检查。经鉴定,医院未对医疗行为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举证,法院驳回赔偿请求。
-
关键点 :患方需对“三要素”(过错、因果、损害)承担举证责任,医疗机构的抗辩需基于专业鉴定。
-
-
韩某某手足口病误诊案(2016年)
-
案情 :患儿因发热就诊,北京儿童医院未做必要检查即草率诊断扁桃体炎,导致后续治疗延误死亡。法院认定医院未尽诊疗义务,判决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
-
关键点 :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是核心争议。
-
二、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判定案例
-
黄梅县人民医院医疗纠纷案(2024年)
-
案情 :患者李某平因心脏支架手术问题起诉两家医院,法院依据75%过错参与度判定赔偿责任比例(如“75%×70%”公式)。
-
关键点 :医疗过错参与度与赔偿比例无直接对应关系,需结合具体损害情况综合判断。
-
三、特殊情形下的医疗损害责任
-
患者拒绝治疗致损害案(2011年)
-
案情 :邱某因胎儿死亡起诉医院,称医院未及时处理死胎问题。法院认定医院存在重大过失,判决赔偿死亡赔偿金等。
-
关键点 :患者拒绝治疗可能影响因果关系认定,但医院仍需证明无过错。
-
-
医疗纠纷中的第三方责任案(2020年)
-
案情 :刘某在老年病医院康复期间跌倒致颅脑损伤,法院认定医院未尽到防跌倒告知义务,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
关键点 :需区分医疗机构与第三方的责任,避免混淆。
-
四、其他典型案例
-
医疗设备故障致损害案 :患者因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故障接受不当治疗,法院判决医院承担侵权责任。
-
药品/材料缺陷案 :患者使用存在缺陷的药品导致损害,需通过药品监管部门调查后确定责任。
总结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审理需结合专业医疗知识与法律规范,重点关注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因果关系及损害后果。患者主张赔偿时通常需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而法院则需审慎评估医疗行为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