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在B超检查中的回声类型及临床意义如下:
一、回声类型与特征
-
无回声
- 通常表现为囊性结节,内部为液体成分,边界清晰,多为良性(2类)。
-
低回声
- 结节回声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可见于良性或恶性病变。恶性结节中低回声较常见,但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
极低回声
- 回声低于颈部带状肌,特异性较高,恶性风险显著增加。
-
等回声
- 结节回声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需结合边界、形态等指标评估风险。
-
高回声
- 结节回声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钙化相关(如粗大钙化或微钙化),需警惕恶性可能。
二、回声与其他超声特征的联合分析
-
边界
- 边界清晰多提示良性,边界模糊或不规则则需警惕恶性。
-
形态
- 规则形态多属良性,不规则形态或纵横比>1时恶性风险升高。
-
钙化
- 微钙化(点状强回声)与恶性关联性较高,粗大钙化或边缘钙化需结合其他特征判断。
-
血流信号
- 良性结节血流通常不丰富,恶性结节可能伴有异常血流信号,但需注意部分良性结节也可出现血流。
三、临床处理建议
- 无回声或低回声(伴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建议定期复查。
- 低回声/极低回声合并微钙化、边界不清、纵横比>1:需进一步穿刺或手术治疗。
- 高回声伴钙化:根据钙化类型评估恶性风险,必要时活检。
回声类型仅为诊断依据之一,需结合多项超声特征综合判断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