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治疗颈椎病以穴位刺激和刺血疗法为主,结合动气、倒马等针法,可针对性缓解疼痛、僵硬及伴随症状。以下为综合应用方案:
一、特效穴位及作用
-
上肢穴位
- 水源穴(小指第一节内侧三分线):主治各型颈椎病,针灸后颈部松弛感明显,指尖有胀冲感;亦可按压缓解轻症。
- 重子、重仙穴(手掌虎口下一寸及再下一寸):针对肩胛区疼痛及上肢麻木,常与灵骨、大白穴配伍增强疗效。
- 三叉三穴(第四、五指结合处):单侧颈肩痛首选,平刺两寸可迅速缓解僵硬。
-
下肢穴位
- 正筋、正宗穴(足跟腱正中线):专治颈椎后侧大筋僵硬疼痛,针刺后活动颈部可加速气血流通。
- 肾关穴(小腿内侧阴陵泉下1.5寸):配合四花上穴(足三里)改善颈肩背痛,尤其适合肾虚型颈椎病。
二、组合应用与刺血疗法
-
联合配穴
- 单侧疼痛:三叉三穴为主,症重加健侧灵骨、大白穴。
- 双侧或后颈痛:正筋+正宗穴双侧同针,配合活动患处。
- 头痛或上肢放射痛:后溪、束骨或大白穴作牵引针,依疼痛经络选穴。
-
刺血疗法
- 大椎穴(颈后隆起处):刺血拔罐排出果冻状瘀血,缓解“富贵包”相关头痛、手麻。
- 风池穴:浅刺出血减轻颈痛及侧头痛。
- 肩胛区压痛点:刺血配合拔罐缓解肩胛部疼痛。
三、操作注意事项
- 刺血需控制深度,避免损伤骨膜及深层肌肉;针刺手法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
- 留针时间一般为45分钟,疗程5天后休息2天,轻症单侧取穴,重症双侧加强。
- 可结合推拿、热敷等物理疗法,严重者需联合药物或手术干预。
注:董氏奇穴强调“病位对应”与“经络辩证”,实际应用需根据个体症状调整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