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废气采样规范主要遵循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以确保采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代表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无组织废气采样规范要点:
-
采样点位布设:
- 监控点应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
- 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 当围墙通透性不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置监控点,采气口抬高出围墙20-30cm;若围墙通透性不好且不便抬高采气口时,可将监控点设在距离围墙外侧1.5-2.0倍(围墙)高度,距地面1.5m处。
-
采样频次:
- 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的采样计平均值。
- 若污染物浓度偏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
- 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计平均值。
-
采样容器与方法:
- 采样容器经现场空气清洗至少3次后采样,以玻璃注射器满刻度采集空气样品,用惰性密封头密封;或使用真空气体采样箱将空气样品引入气袋,至最大体积的80%左右,立刻密封。
- 对于非甲烷总烃等特定污染物,也有推荐使用的特定采样容器和方法,如苏玛罐采样法可实现1小时连续采样。
-
气象条件要求:
- 采样前需测定风速和风向,并记录在采样记录表中。风速和风向的测定应在开阔地带进行,若无开阔地带,则应在高处(一般不超过15m)测定。
- 雨雪天气下,污染物因被吸收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
采样过程记录:
- 采样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气象条件、采样设备、采样方法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无组织废气采样规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采样点位布设、采样频次、采样容器与方法、气象条件要求以及采样过程记录等。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