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一级焦炭的化验指标主要分为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成分指标
-
灰分(Aad)
-
限值:≤12.0%
-
影响:灰分增加会破坏焦炭结构,降低强度并增大表面积。
-
-
硫分(S)
-
限值:≤0.7%(部分标准要求更低,如0.6%)
-
影响:硫分过高会降低生铁质量和高炉操作指标。
-
-
挥发分(V)
-
限值:≤1.8%(部分标准要求更低,如1.9%)
-
影响:挥发分过高表示焦炭未完全成熟,易增加污染。
-
-
水分(M)
-
限值:4%~6%
-
影响:水分过高会降低焦炭的热强度和反应性。
-
二、物理性能指标
-
固定碳(C)
-
要求:≥86%
-
作用:是焦炭的主要可燃成分,影响焦炭的热值和反应性。
-
-
抗碎强度(M40)
-
要求:≥80%
-
作用:反映焦炭在高炉中承受压力的能力,是骨架强度的重要指标。
-
-
耐磨强度(M10)
-
要求:≥7.5%(部分标准要求更高)
-
作用:体现焦炭抵抗摩擦磨损的能力,直接影响高炉寿命。
-
-
反应性(CRI)
-
计算公式:$CRI = \frac{G0 - G1}{G0} \times 100%$(G0为反应前重量,G1为反应后重量)
-
要求:≤30%
-
作用:衡量焦炭与CO₂反应的能力,影响高炉炼铁效率。
-
-
反应后强度(CSR)
-
要求:≥58%(部分标准要求更高)
-
作用:反映焦炭高温反应后的剩余强度,是评价焦炭质量的关键指标。
-
三、其他辅助指标
-
粒度 :建议平均粒度控制在50-70mm,40-60mm粒度含量提高可增强强度。
-
灰分等级 :AadⅢ≤12.00%,AadⅡ12.01-13.50%,AadⅠ13.51-15.00%。
-
硫分等级 :StⅢ≤0.060%,StⅡ0.061-0.80%,StⅠ0.81-1.00%。
四、分级标准对比
级别 | CRI | CSR | M40 | M10 | S | V | 灰分(Aad) |
---|---|---|---|---|---|---|---|
一级 | ≤30% | ≥58% | ≥80% | ≥7.5% | ≤0.7% | ≤1.8% | ≤12.0% |
二级 | ≤35% | ≥55% | ≥76% | ≤9.0% | 0.61-0.80% | ≤1.8% | 12.01-13.50% |
三级 | ≤30% | ≥55% | ≥72% | ≤10.0% | 0.81-1.00% | ≤1.8% | 13.51-15.00% |
注:不同标准对部分指标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需以具体行业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