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是评估煤炭质量、确定其适用性和优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煤炭化验的主要项目和相关信息。
煤炭化验的主要项目
水分测定
煤的水分分为内在水分(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和外水(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水分的测定对于评估煤炭的运输和燃烧效率至关重要。高水分含量会增加运输成本并降低热效率,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
灰分测定
灰分是煤炭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部分。灰分含量过高会降低煤炭的热值,并增加排渣量。灰分分为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
灰分测定有助于评估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环保性能。高灰分含量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渣,影响锅炉和燃烧设备的效率。
挥发分测定
挥发分是指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挥发分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挥发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高挥发分的煤炭容易燃烧,但可能导致结焦;低挥发分的煤炭燃烧不稳定,可能产生大量烟尘。
固定碳含量测定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固定碳含量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固定碳含量是评估煤炭热值和用途的关键指标。高固定碳含量的煤炭热值较高,适合作为燃料使用,但需要注意其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烟尘和腐蚀问题。
发热量测定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发热量是衡量煤炭热值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煤炭的利用效率和能源成本。
发热量测定是评估煤炭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高发热量的煤炭利用效率更高,但需要考虑其运输和储存成本。
煤炭化验的流程
采样
采样是煤炭化验的第一步,通常采用五点取样法,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采样深度为0.4米,煤堆表面的煤不宜采取。正确的采样方法可以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避免因样品不具代表性而导致误判。
破碎和缩分
破碎是将煤样粒度破碎至小于13mm或6mm,水分小的可一次性破碎到6mm。缩分是通过堆锥四分法或二分器法将破碎过的试样缩分至所需重量。破碎和缩分是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干燥
将缩分过的试样平摊于不锈钢盘中,厚度不大于粒度的1.5倍,放入干燥箱内,在145度下干燥30-40分钟。干燥是为了去除煤样中的水分,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同种类的煤样干燥时间可能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制样
制样是将干燥后的煤样制成粒度为0.2mm的分析煤样,供进一步分析实验使用。制样是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不同种类的煤样制样方法可能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实验分析
实验分析包括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全硫等项目的测定。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标准操作方法。实验分析是煤炭化验的核心环节,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炭化验设备
采样设备
采样设备包括采样铲、铁锨等,用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煤样。采样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需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破碎设备
破碎设备包括锤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等,用于将煤样破碎至所需粒度。破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干燥设备
干燥设备包括鼓风干燥箱、微波干燥箱等,用于去除煤样中的水分。干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制样设备
制样设备包括二分器、研磨机等,用于将干燥后的煤样制成分析煤样。制样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分析设备
分析设备包括量热仪、定硫仪、工业分析仪、灰熔点测定仪等,用于测定煤样的各项指标。分析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煤炭化验技术的最新进展
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
该技术由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融合了人工智能、光谱学及化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可快速对煤炭进行准确、无损分析,检测时间从8小时缩减至2分钟。
该技术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煤炭质量检测技术迈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了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化验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等项目的测定。化验流程包括采样、破碎、干燥、制样和实验分析。常用的化验设备有采样铲、破碎机、干燥箱、制样机和分析仪器。最新的煤质快速检测技术融合光谱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了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化验中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煤炭化验中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水分测定:
- 全水分测定: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空气干燥法和通氮干燥法。
- 分析水分测定:测定煤样在105-110℃下的水分含量。
-
灰分测定:
- 缓慢灰化法:将煤样在马弗炉中缓慢加热至815℃,灼烧至质量恒定,计算灰分含量。
- 快速灰化法:利用灰分快速测定仪,快速灰化煤样并测定灰分含量。
-
挥发分测定:在900℃下加热煤样,测定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
全硫测定:
- 艾士卡法:将煤样与艾氏剂混合灼烧,生成硫酸盐,通过重量法测定硫含量。
- 库仑滴定法:在高温下燃烧煤样,生成的二氧化硫通过电解滴定测定硫含量。
-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煤样中的硫含量。
-
发热量测定:使用量热仪测定煤样的发热量。
-
固定碳测定:通过计算得出,固定碳含量=100 - (灰分 + 挥发分 + 分析水)。
煤炭化验室如何配置
煤炭化验室的配置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规模、检测项目以及预算等因素来确定。以下是一个详细的配置指南,包括设备选择和实验室布局建议。
实验室布局
-
检测区:
- 制样间:用于煤炭样品的制备。
- 热量室:用于测量煤炭的发热量。
- 天平室:用于精确称量煤样。
- 结焦性测定室:用于测定煤炭的结焦性能。
- 元素分析室:用于测定煤炭中的元素含量。
- 碳氢氮测定室:用于测定煤炭中的碳、氢、氮含量。
- 全硫室:用于测定煤炭中的全硫含量。
- 化学分析室:用于进行其他化学分析。
- 仪器室:用于放置各种分析仪器,如分光光度计、pH计等。
- 前处理室:用于样品的前处理。
- 大型精密仪器室:用于放置大型精密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 灰熔融温度测定室:用于测定煤炭灰分的熔融温度。
- 自膨测定室:用于测定煤炭的自膨胀特性。
- 胶质层检测室:用于测定煤炭的胶质层指数。
- 可磨性室:用于测定煤炭的可磨性。
- 气化特性指标室:用于测定煤炭的气化特性。
- 低温干馏室:用于测定煤炭的低温干馏特性。
- 二氧化碳反应性室:用于测定煤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
- 煤岩检测室:用于进行煤岩分析。
-
辅助区:
- 样品室:用于存放煤炭样品。
- 气瓶室:用于存放气体钢瓶。
- 药品室:用于存放化学试剂。
- 配电室:用于电力供应。
- 纯水制备室:用于制备高纯水。
-
办公区:
- 办公室:用于日常办公。
- 更衣室:用于更换工作服。
- 值班室:用于值班人员休息。
- 报检室:用于样品报检。
- 接待室:用于接待来访人员。
- 档案室:用于存放实验档案。
- 会议室:用于召开会议。
- 库房:用于存放设备和物资。
- 卫生间:用于员工使用。
设备配置
-
采样设备:
- 取样铲、小桶或袋子:用于从煤堆、煤车或煤流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煤样。
-
破碎设备:
- 锤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等:用于将采集的煤样破碎至适当粒度。
-
制样设备:
- 密封式化验制样机、密封式定时制样粉碎机等:用于确保制样过程中样品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
烘干设备:
- 鼓风干燥箱、烘干箱等:用于去除煤样中的水分。
-
热量检测设备:
- 全自动量热仪:用于测定煤炭的发热量或热值。
-
硫含量检测设备:
- 库伦定硫仪、微机自动定硫仪等:用于测定煤中全硫的含量。
-
灰分和挥发分检测设备:
- 马弗炉、智能灰挥测定仪等:用于煤样的灰化、挥发分测定等高温处理过程。
-
其他检测设备:
- 粘结指数测定仪、胶质层测定仪、哈氏可磨指数测定仪等:用于测定煤炭的其他重要指标。
-
辅助设备:
-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煤样和试剂。
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确保实验室符合安全规范,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灯等。
- 环境控制:实验室应保持恒温恒湿,特别是对电子天平和精密仪器室的环境要求较高。
- 排风系统:由于煤炭化验室有燃烧类实验,需设置良好的排风系统,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 样品管理: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煤炭化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法
煤炭化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法如下:
一、误差来源
-
样品采集误差
- 原因:采样过程中样品的不均匀性和不代表性,操作不当或设备不合格。
- 影响:导致化验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煤炭的整体质量。
-
化验方法误差
- 原因:化验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设备损坏或维护不良。
- 影响:不同化验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数据记录误差
- 原因:数据记录不精准,记录错误或遗漏。
- 影响:影响化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后续分析。
-
仪器设备误差
- 原因:仪器设备精度不够、校准不当或维护不良。
- 影响:导致化验结果的偏差。
-
环境因素误差
- 原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化验结果的影响。
- 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化验结果可能不一致。
二、解决方法
-
样品采集控制
- 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受过专业培训,使用合格的采样设备,遵循标准采集程序,采集多个点的样品以提高代表性。
-
化验方法控制
- 措施:选择合适的化验方法,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数据记录管理
- 措施:建立严格的数据记录制度,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记录,避免人为错误。
-
仪器设备维护
- 措施: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
环境控制
- 措施:对化验室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环境因素对化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