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海南之间没有跨海大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质条件复杂
琼州海峡处于活跃的地质断层带,海底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且伴随有火山活动。这些地质活动不仅使隧道挖掘面临巨大挑战,跨海大桥的地基稳定性也难以保障。
2. 气候环境恶劣
琼州海峡每年要面临多达8次的台风袭击,尤其是7月至9月台风季,风速极高、海浪汹涌。台风对桥梁或隧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极端气候可能导致桥梁损毁或隧道进水等灾害。
3. 经济成本高昂
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总投资额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这对于任何一个省份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尤其是海南省,虽然作为旅游胜地而闻名,但其GDP总量与广东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海南单方面承担如此巨大的投资压力显然不现实,而广东省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考虑到琼州海峡大桥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也未必会轻易决定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
4. 技术难度大
琼州海峡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水深、风大、浪高、流急,给大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区域还位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烈度较高,这无疑增加了大桥建设的风险。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也难以保证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政策和生态考虑
2018年,国家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23年4月,“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话题冲上网络热搜。从政策层面来讲,海南封关即海南全岛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海南岛内可以享受零关税等优惠政策。如果修建了连接广东省的跨海大桥,想必也会对目前正在运行的关税政策有一定的影响。
琼州海峡是中国南海的重要海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在推进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6. 现有交通方式能够满足需求
琼州海峡区域已有成熟的铁路轮渡和客运轮渡,能够满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相比建桥或挖隧道,这种现有交通方式的成本较低、维护简便,能够有效解决海峡两岸的通行需求。
广东和海南之间没有跨海大桥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经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政策和生态考虑以及现有交通方式能够满足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