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后出现浮沫是常见的施工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并需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正常施工浮浆现象
-
材料特性影响
-
粉煤灰、矿粉等轻质掺合料密度较低(约2.1g/cm³),振捣时易上浮形成浮浆。
-
水泥颗粒较大且比表面积较小,不易形成浮浆。
-
-
施工操作因素
-
过振会导致骨料下沉,轻质掺合料上浮,形成表面浮浆。
-
泌水现象常伴随浮浆出现,因水分蒸发后骨料收缩而离析。
-
二、异常浮浆处理建议
-
粉煤灰掺量控制
-
适量掺加粉煤灰可改善流动性,但需避免过量(建议不超过水泥用量的30%),防止浮浆过厚。
-
优先选择细度等级高、流动性好的粉煤灰,减少团聚现象。
-
-
调整配合比与外加剂
-
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可减少泌水,避免浮浆产生。
-
合理选用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改善拌和物粘聚性。
-
-
规范振捣操作
-
采用平板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避免过度振捣导致骨料上浮。
-
对于高流动性混凝土,建议分层振捣,减少粗骨料离析。
-
-
加强养护措施
- 浮浆未完全固化时表面易开裂,需及时覆盖保湿养护。
三、注意事项
-
黑色浮浆 :若浮浆呈灰黑色,可能含有未充分燃烧的碳粒,需检查粉煤灰质量及掺量。
-
浮浆与强度关系 :浮浆会降低混凝土表层强度,严重时需返工处理。
-
规范执行 :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210等国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合理控制材料、优化施工工艺及加强养护,可有效减少浮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