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柱子露筋需根据露筋程度及结构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一、表面处理与初步修复
-
清理与除锈
- 清除露筋区域松散混凝土,用钢刷或砂轮机彻底去除钢筋锈蚀物,确保钢筋完全暴露且表面无杂质。
- 冲洗干净后,涂刷钢筋防锈漆或环氧树脂封闭剂,防止进一步锈蚀。
-
填充修补
- 轻微露筋(范围小、无结构性损伤):用环氧树脂或聚合物砂浆包裹钢筋,填满空隙后抹平表面,确保与原混凝土结合紧密。
- 露筋较深或混凝土破损严重:采用快干修补砂浆或细骨料混凝土(掺膨胀剂)填充,分层压实并养护7天以上。
二、加固处理(适用于结构承载力下降或裂缝扩展)
-
碳纤维布加固
- 横向包裹碳纤维布于柱子表面,通过环氧树脂粘贴形成封闭箍,提高抗剪承载力和延性,适用于需快速恢复结构性能的场景。
- 要求原混凝土强度≥C15,环境温度≤60℃。
-
增大截面法
- 在柱子外侧增加受力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60mm,喷射≥50mm),提升整体承载力,适用于纵向配筋不足的情况。
-
外包型钢加固
- 使用角钢(边长≥75mm)和扁钢箍(≥40mm×4mm)包裹柱子,通过缀板焊接形成整体,显著提高抗震性能,适用于严重损坏但需保留原结构的场景。
三、严重损坏的应急处理
- 局部更换或整体更换:若柱子已严重开裂、变形或承载力丧失,需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浇筑混凝土,或整体更换新柱。
四、防护与预防措施
- 表面防护:修补区域涂刷防水涂料或覆盖碳纤维布,增强抗渗性。
- 设计优化:增加保护层厚度,优先选用耐腐蚀钢筋,并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抗渗处理(如真空脱水)。
-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混凝土柱状态,避免积水侵蚀,及时处理微小裂缝。
关键注意事项
- 施工环境:养护温度需≥5℃,避免低温导致修补层开裂。
- 验收标准:修补后表面平整无裂缝,经专业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安全措施:高处作业需搭设平台,操作电动工具时佩戴防护装备。
以上方案需结合现场实际损伤程度选择,复杂场景建议咨询专业结构工程师制定定制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