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的表现及后果
一、混凝土离析的主要表现
-
表面稀浆析出与石子外露
- 混凝土拌合物堆成一堆时,表面泌出稀浆并向边缘流动,露出石子且石子表面不沾砂浆。
- 粗骨料与砂浆分离,密度大的颗粒下沉,粗集料整体从拌合物中分离。
-
砂石下沉与“扒底”现象
- 砂石下沉紧贴底板,形成难以铲动的“扒底”现象,尤其在泵送剂或用水量过量时更为明显。
-
泌水与分层
- 水分上浮形成表面浮浆层,同时固体颗粒下沉,导致内部结构不均匀。
二、混凝土离析的后果
-
施工与泵送问题
- 运输过程中停转罐体会导致混凝土分层离析,造成罐体无法转动或报废。
- 泵送时易堵管,因稀浆上浮、砂石紧贴管壁增大阻力。
-
强度与耐久性下降
- 离析混凝土强度降低约10%,且凝结时间异常可能引发不硬化。
- 内部空隙增加,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显著下降。
-
结构缺陷与外观问题
- 表面形成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缺陷,影响美观。
- 收缩不均导致裂缝(如楼板龟裂),破坏结构完整性。
-
经济与维护成本增加
- 清理离析产生的稀浆污染需额外费用,且返工风险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合理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及施工工艺,可有效预防离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