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混凝土浇筑常见质量通病及对应整改措施的综合分析:
一、外观缺陷类
-
蜂窝、麻面
- 成因:振捣不密实导致气泡未排出,模板未湿润或接缝漏浆,离析问题。
- 整改:
- 小范围:剔除松散层,高压水冲洗后采用1:2水泥砂浆修补并保湿养护。
- 严重部位:凿除缺陷混凝土,采用高一强度细石混凝土(掺膨胀剂)分层填补并振实。
-
露筋
- 成因:保护层垫块缺失或间距过大,钢筋移位导致外露。
- 整改:凿除周边混凝土至密实层,清理锈迹后采用环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补,加强保护层验收。
-
孔洞
- 成因:浇筑中断形成冷缝,振捣不足或骨料堆积。
- 整改:凿成倒梯形开口,清理后浇筑高一强度微膨胀混凝土,必要时压力灌浆。
二、结构性能缺陷类
-
强度不足
- 成因:配合比不当(如水灰比过大)、水泥标号不符,或养护不足。
- 整改:通过回弹法或取芯检测实际强度,严重时需加固(如碳纤维布、外包钢等)。
-
裂缝
- 成因:
- 塑性收缩:大风或高温导致表面失水过快。
- 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未有效保温。
- 整改:表面裂缝采用环氧胶泥封闭;深层裂缝需注浆处理,并加强养护控温。
- 成因:
三、施工工艺问题
-
和易性差
- 成因:砂率或用水量不合理,搅拌不均,骨料级配差。
- 整改:调整配合比(如掺减水剂),延长搅拌时间,控制坍落度损失。
-
施工缝夹渣
- 成因:接茬处未清理干净,润泵砂浆混入结构层。
- 整改:凿除夹渣层,界面涂刷水泥浆后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加强浇筑前杂物清理。
四、季节性通病
- 冻害
- 成因:低温下自由水结冰膨胀破坏结构,或早龄期遭受负温。
- 整改:掺防冻剂,覆盖保温材料,避免早龄期暴露;已冻损部位需凿除重浇。
五、预防管理措施
- 模板与振捣:确保模板密封性及刚度,分层浇筑并控制振捣间距(≤1.5倍振捣半径)。
- 养护:终凝后12小时内覆盖保湿养护,大体积混凝土需测温控温。
- 验收: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如垫块设置、钢筋间距),定期校验计量设备。
通过针对性整改和系统性预防,可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风险,保障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