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定义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一个计算因子,用于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这个参数越大,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就会相应变大,意味着境内企业有更多的境外融资额度可用,融资限制更少,更加开放和市场化。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公式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由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的资本或净资产、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因素共同决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时,某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为100亿美元;当参数为1.25时,上限为125亿美元。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作用
-
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通过调节宏观审慎参数,使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以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
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放宽境外融资额度上限,便利和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跨境融资。
-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
稳定汇率:通过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稳定人民币汇率。
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原因
-
增加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上调参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境内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通过增加跨境资金来源,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
稳定人民币汇率:上调参数可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稳定人民币汇率。
-
控制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下调参数时,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空间,控制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倒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地利用跨境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结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重要参数,通过调整该参数,可以实现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行为的调控,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资金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汇率等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