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表强检与非强检的区别
一、定义与法律依据
-
强制检定(强检)
- 定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规要求,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压力表实施的定期法定检定。
- 法律依据: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用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贸易结算等领域的压力表实行强制检定,未检定或不合格不得使用。
-
非强制检定(非强检)
- 定义:非关键领域的压力表,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检定周期和方式。
- 法律依据:不在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压力表,企业可自主管理,但需确保其准确性。
二、应用范围
-
强检压力表
- 安全防护:锅炉主气缸、压力容器、空压机风仓、发电机油压、医用高压灭菌器等设备上的压力表。
- 特殊介质:涉及有毒、有害、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测量(如化工、冶金行业)。
- 环境与医疗:氧气表(如医院输氧装置)、矿井风压表等。
-
非强检压力表
- 一般用途:普通工艺控制、非关键设备监测、实验室非标测试等场景。
- 非安全领域:如空调系统、普通气泵、非危险介质容器上的压力表。
三、检定周期与管理要求
-
强检压力表
- 周期:至少每半年检定一次。
- 管理主体:需由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单位执行检定,并出具合格证明。
-
非强检压力表
- 周期:由企业自行确定(如每年或根据使用频率),建议定期校准。
- 管理方式:可自行检定、委托第三方机构或采用内部质量控制手段。
四、法律责任与后果
-
强检压力表
- 法律责任:未按时检定或使用不合格压力表,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安全事故追责。
- 后果:强制停用相关设备直至整改合格。
-
非强检压力表
- 责任范围:企业需对因仪表失准导致的损失或事故负责,但无强制处罚要求。
五、标志与记录
- 强检压力表:通常贴有“强制检定合格”标志,并留存检定报告备查。
- 非强检压力表:无统一标志,但建议建立内部校准记录。
总结
强检与非强检的核心区别在于法律强制性和应用场景。强检以保障公共安全为核心,需严格遵循法定周期和程序;非强检则侧重企业自主管理,灵活性高但需承担自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