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预发和实发的差额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 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养老金预发通常是按照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当新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公布后,如果较上年度有增长,那么实发养老金可能会比预发的多;反之,如果社会平均工资下降,实发养老金则可能减少。例如,保定去年社平工资 7122 元,今年涨到 7265 元,对于一位 24 年工龄、缴费指数 0.6 的退休人员来说,基础养老金每月能补 27.5 元。
- 缴费基数和年限: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就越高。在预发养老金时,可能无法准确考虑到当年的实际缴费情况或一些特殊的缴费调整,所以当实发养老金根据完整的缴费信息重新计算后,金额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2025 年退休的企业职工老王、老张和老刘,他们的工龄分别是 20 年、30 年和 40 年,在福建的标准下,每月补发金额分别为 132.11 元、205.34 元和 278.58 元。
-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对于养老保险建立前就参加工作的老职工,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的计算各地政策不同,在预发时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发时会根据具体的政策和个人情况进行精确计算,从而导致差额。
- 当地政策调整:各地的养老金政策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计发办法、补贴标准等的变化。这些调整也会影响预发和实发养老金的差额。例如,湖南明确规定 2025 年新退休人员暂时按 7618 元基数核算养老金,待新基数公布后重新核定,如预发待遇高于正式待遇,需扣回多发部分。
总体而言,退休金预发和实发的差额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能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更多,具体金额需要根据个人的参保情况以及当地的养老金政策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