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对于医院 “可怕” 的感受可能不同,但以下几个科室常被认为有让人觉得可怕的因素:
- 急诊科:
- 患者病情危急:这里会接收各种突发急危重症的病人,如严重创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衰竭等。患者情况往往十分危急,生死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和紧急处理,气氛紧张压抑。
- 人员复杂:会遇到醉酒的、打架斗殴受伤的等各类人员,这些人有时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威胁。而且患者家属因为亲人突发疾病,往往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在病情变化或对治疗不理解时,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 妇产科:
- 产妇风险高:虽然大多数分娩是顺利的,但仍有一些产妇会出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情况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产妇和家属往往对分娩的风险认识不足,当意外发生时难以接受,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 工作强度大:产妇分娩不分时间,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待命,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 儿科:
- 家属压力大: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视,孩子生病时家属容易过度紧张和焦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家属不满,甚至遭到投诉或殴打,比如护士输液时没有一针见血,就可能引发家属的激烈反应。
- 患儿配合度低:孩子通常对医院环境感到恐惧,在看病、打针、输液时往往不配合,这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容易让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
- ICU(重症监护室):
- 病情重预后差:收治的都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的病人等。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进入 ICU 就有希望治愈,但当患者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时,家属可能难以接受,将情绪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 环境封闭压抑:ICU 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患者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随时陪伴,只能在规定时间探视。这种环境容易让患者和家属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
- 精神科:
- 患者行为不可控:精神科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可能会出现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很多医院的精神科都有专门的 “挨打费”,用来安慰被精神病人殴打的医护人员。
- 社会偏见: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患者和家属在就诊时可能会有心理负担,同时医护人员也可能会面临一些误解和不理解。
肿瘤科、手术室等科室也会让部分患者感到恐惧。肿瘤科患者要面对严重的病情和复杂的治疗过程,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手术室则与重大手术相关,患者会对手术风险、麻醉及术后恢复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