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社保是否有必要交,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参考因素:
必要性方面
- 享受养老保障: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满足退休年限及缴纳年限后,可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这是退休后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没有其他稳定的养老收入来源,社保养老金能确保老年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减轻子女经济负担,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 获得医疗保障: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范围通常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更有优势,生病住院时能报销更多费用,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而且部分地区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也有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等。
- 领取丧葬费和抚恤金:缴纳职工社保的人员死亡时,可以享受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家属的经济压力,也体现了社保的人文关怀。
- 享受政策优惠及城市服务:对于就业困难人员、离校 2 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后,国家会给予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实际缴费的 2/3,期限 3 年(高校毕业生 2 年)。有些地方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购房、子女上学等设置了前置条件,需要提供在本地缴纳社保的记录,缴纳社保可作为享受这些城市服务的凭证。
非必要性方面
- 缴费压力大: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一般是 20%,医疗保险的比例是 6% 到 14% 不等,而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 8% 和 2% 左右,单位会承担大部分费用。并且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数是当地的在岗工资的 60% 至 300%,工资年年增长,导致缴纳费用逐年提高,缴费压力较大。
- 医保待遇有差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没有个人账户,无法享受医疗返现。同时,仅少数几个省份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可以报销生育费用,且没有生育补贴。
- 存在亏本风险:以养老保险为例,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费用只有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若人员缴纳后几年死亡,或者领取养老金的前几年死亡,退回的个人账户余额加上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可能低于缴纳的总额,存在亏本的情况。
如果个人经济收入较好,能够保证社保缴纳的连续性,并且希望享受更好的社保待遇,缴纳自费社保是比较有必要的。但如果个人收入不多或者不稳定,缴纳自费社保可能会带来较大经济压力,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城乡居民社保等其他方式来提供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