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就诊管理制度文件及流程,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预就诊管理制度文件结构
-
总则
明确制度目的(如提升复诊体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及适用范围(如复诊患者、特定疾病诊疗)。
-
组织管理
-
职责分工 :门诊部、医疗管理部门、信息中心等部门的职责与协作机制。
-
人员培训 :预约导诊、信息核对等岗位的培训要求。
-
-
预约管理
-
预约方式 :电话、网络、现场、自助等多种渠道。
-
预约规则 :实名制、预约时段限制(如14日内有效)、同一就诊日多科室预约次数限制等。
-
预约确认与提醒 :系统自动确认预约、短信/电话提醒就诊时间。
-
-
就诊服务管理
-
分诊与候诊 :设置专用区域保障隐私、减少等待。
-
诊疗流程 :按预约顺序诊疗、医生出诊时间管理。
-
-
监督管理与评估
-
数据统计 :预约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监测。
-
流程优化 :定期评估与调整预约流程。
-
二、核心流程说明
-
患者预约
通过医院公众号、电话、导诊台等方式提交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及就诊时间需求。
-
预约确认
医疗机构系统自动验证信息并安排号源,同时通知患者预约成功。
-
预约提醒
通过短信或电话提醒就诊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
-
就诊当天流程
-
患者按时到院,通过核验身份后取号就诊。
-
医护人员按预约顺序提供诊疗服务。
-
-
后续管理
-
医疗机构定期更新医师排班,处理停诊或替补安排。
-
系统自动终止过期预约,避免资源浪费。
-
三、注意事项
-
信息安全 :严格核实患者身份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
特殊情形处理 :设备故障、医生临时调整时及时通知患者并重新安排。
-
服务质量监督 :通过导诊台、评价系统等渠道收集患者反馈,持续改进服务。
以上内容综合了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预就诊管理规范,具体条款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