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补片是一种用于疝气手术的医疗器械,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作用原理
通过手术将疝气补片放置在腹壁薄弱或缺损处,修补和加强腹壁,增加腹壁强度,承受腹腔压力,防止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再次通过薄弱点、缺损或孔隙突出,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
材料分类
- 不可吸收材料补片:包括聚丙烯补片,柔软、可剪裁,能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异物反应轻,抗张强度高,还耐受感染,但大面积修补时处理不当可能损伤周围组织;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柔软,与腹腔脏器接触不易粘连,炎症反应轻,但不能耐受感染和污染;聚酯补片,价格低廉,但炎症及异物反应较重。
- 可吸收材料补片:如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补片,可在体内逐渐被吸收,完全吸收时间约为 3 个月,能减少异物残留,但强度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 复合补片:如聚丙烯与 e-ptfe 材料相结合的补片、聚丙烯与可吸收材料相结合的补片,兼具多种材料的优点,可根据不同疝气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
手术优势
- 降低复发率: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使用疝气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可低至 1%-4%。
- 减轻疼痛:补片修补无需强行拉拢缝合组织,减少了缝合张力,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小。
- 恢复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 2-3 天即可下床活动,2-3 个月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使用风险
- 血清肿和血肿:手术造成的腔隙经补片刺激导致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可引发血清肿;术区渗血、血管损伤则会导致血肿。
- 术后疼痛:手术创伤及补片刺激等可导致术后疼痛,部分疼痛与体位和下肢运动有关。
- 补片感染:与术中无菌操作、患者抵抗力等有关,一旦感染,可能需使用抗生素、切口引流甚至去除补片。
- 补片移位、排异:补片可能在体内发生移位,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排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