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楼,位于 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7公里处 ,是 万里长城西端终点 ,自古为军事要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嘉峪关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如今的城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关城呈梯形,周长733米,面积33500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
嘉峪关城楼不仅是一座军事防御工程,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城楼内部陈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可以了解关隘的历史和文化。从城楼上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壮观的嘉峪关风光和城墙的全貌。
嘉峪关城楼的建筑特色包括布局结构、建筑工艺等方面。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部分组成,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内城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嘉峪关城楼作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关隘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坚毅精神,也见证了中国的历史风云和民族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