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断续线,也被称为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诸岛周围划定的一条断续的界限,用于标示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海疆范围。这条线最早出现在1947年,并在1948年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公布。南海断续线的目的是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政府在南海的管辖范围。
南海断续线包括以下特点和含义:
-
历史沿革 :南海断续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在私人出版的地图上已经出现了一条断续线。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断续线,当时被称为九段线。1948年,中国政府在正式地图中标注了这条线,明确其作为暂定国界线的性质。
-
法律地位 :关于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包括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等。尽管存在争议,但岛屿归属线的提法被广泛接受,因为它符合历史事实。
-
地图表示 :南海断续线在地图上通常以U形断续线的形式出现,因此也被称为U形线。这条线自北向南环绕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和东海,直到黄海的中朝陆地边界。
-
主权和管辖权 :南海断续线内的区域被视为中国的领土和领水,中国在这些区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这条线反映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长期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历史。
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南海划定的一条具有重要历史和法律意义的界限,用于标示其传统海疆范围,并维护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