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百二十万的抗癌针”的真实性,需要结合具体药物、治疗类型及医疗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一、CAR-T疗法的实际情况
-
合法性与审批状态
-
部分机构可能通过“临床研究”名义违规开展收费项目,但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未获批上市的药品不得用于常规治疗,仅能用于临床试验。
-
南昌天桥人民医院等机构被曝光使用未经药监部门批准的“NKT免疫细胞”治疗,属于违规操作。
-
-
疗效与安全性
-
CAR-T疗法(如阿基仑赛注射液)在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中已获批上市,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且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等严重副作用。
-
临床试验分为Ⅰ-Ⅲ期,未完成Ⅲ期试验的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均无保障。
-
-
费用问题
- 正规CAR-T疗法(如阿基仑赛)的定价为120万元/针,但部分机构可能通过“技术包装”“高成本核算”等手段虚高费用,实际成本可能远低于市场售价。
二、其他高价抗癌药的普遍问题
-
临床试验阶段药物风险
- 多数声称“神奇疗效”的高价抗癌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通过临床验证,可能使用激素、止痛药等成分短期缓解症状,但长期效果存疑。
-
行业乱象
- 部分私立医院通过“技术溢价”“虚假宣传”等手段收取高额费用,且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患者常因求生心理忽略疗效验证。
三、建议与总结
-
患者需谨慎 :对“抗癌神针”保持理性态度,避免轻信“快速治愈”宣传,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的常规治疗方案。
-
加强监管 :监管部门需完善细胞制剂定价机制和疗效评估标准,防止违规操作和高价收费。
-
权威信息渠道 :通过国家药监部门官网或权威医学机构获取最新治疗信息,避免被非正规机构利用患者心理牟利。
综上,部分机构可能通过技术包装将CAR-T疗法等高价药物用于临床,但存在疗效、安全及合规问题,患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