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病历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病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以下是关于封存病历的法律规定及依据的详细解答。
封存病历的法律规定
法律条文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发生医疗纠纷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病历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的,对已完成病历先行封存;病历按照规定完成后,再对后续完成部分进行封存。医疗机构应当对封存的病历开列封存清单,由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各执一份。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特定的病历资料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都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和启封。这些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并由医疗机构保管。
封存病历的程序
- 封存步骤:包括提出申请、双方共同在场封存、制作封存清单、保管与启封等步骤。患者或其代理人应向医疗机构提出封存病历的申请,医疗机构应不迟延地配合封存。封存病历时,医患双方应共同清点病历资料,确保其完整性和合法性。封存后,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三年。
- 注意事项:确保双方在场、保持病历完整性、及时封存、合法合规、保留证据等。
封存病历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 《民法典》: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原则上适用过错归责原则,例外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病历资料是证明医疗机构过错的重要证据,封存病历是确保其客观、真实和完整的关键步骤。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了封存病历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包括封存的方式、保管责任以及启封的条件等,旨在确保医疗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特定病历资料的封存和启封要求,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法律效果
- 封存后的法律效力:封存后的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三年。在纠纷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私自启封。如需启封,应在双方共同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记录启封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 擅自启封的法律后果: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在患方不在场的情况下擅自将封存的病历启封,导致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可能构成违法行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封存病历的法律规定和依据主要涉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封存病历的程序包括提出申请、双方共同在场封存、制作封存清单、保管与启封等步骤。封存病历的法律效果明确了封存后的保管责任、启封条件以及擅自启封的法律后果。确保病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